7月14日,長安鎮眾易鄉村建設服務公司的員工在采摘夏茶。新華網發(張嵐 攝)
位于秦楚交界的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長安鎮,“八山一水一分田”,這里的老茶區延續千余年,有大巴山深處最優質的原鄉生態,是全國硒茶特色小鎮、全國農業旅游示范鎮。
穿過長安鎮關埡楚長城遺址,2.1萬畝阡陌縱橫、綿延起伏的茶海,碧波蕩漾,三千棟青瓦白墻格子窗、飛檐翹角馬頭墻的徽派民居入畫成行,與青山綠水、藍天白云交相輝映,形成了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鄉村振興靚麗畫卷。
同時,長安鎮積極推進茶旅融合發展,聚力“鎮區變景區,園區變景觀,村莊變景點”,富硒茶成為當地的“首位產業”,其產品涵蓋綠、黃、白、紅、黑茶。全鎮有67家茶葉加工廠、17家國家和省市級龍頭企業、現代農業園區,“人均一畝園、戶均一萬元”,茶飲產業年產值達3.5億元,“茶”源經濟正讓這個邊關古鎮蝶變成遠近聞名的茶鄉。pagebreak
7月13日,西安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生在長安鎮茶園開展實踐活動。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7月14日拍攝的長安鎮茶園與交相輝映的徽派民居。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花團錦簇的長安鎮一角(3月9日攝)。該村依托良好的水生態、水資源,做大做強茶飲產業、推進茶旅融合發展。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平利縣藝和樂文化演藝公司演員為長安鎮群眾和游客表演傳統劇目改編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弦子腔(3月9日攝)。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平利縣長安鎮一角(3月8日攝)。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鑫利服飾公司員工在加工時裝(3月9日攝),該公司解決了當地50名群眾就業,平均月工資2800元。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游人在長安鎮陸羽廣場參觀游覽(3月8日攝)。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長安鎮的神草園茶業公司負責人殷剛(右)在大棚里檢查絞股藍育苗情況(3月9日攝)。該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模式建有絞股藍園4000畝,茶園1700畝,建成絞股藍科技博物館,2022年共生產絞股藍70噸、茶葉20噸。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7月13日,一品香茶業公司員工在茶園直播。該公司已經建成省級標準化示范茶園1300余畝、建成絞股藍國家級標準化種植基地300 畝,完成茶園水、電、 網、景等觀光園配套服務設施。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7月14日,游人在秦楚古長城關埡城門游覽。關埡子楚長城遺址位于平利縣長安鎮與湖北省十堰市竹溪縣交界處,建于戰國末期,因年代久遠,大部分城墻早已塌陷而不覆存在,只在附近留下一小段遺跡。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千畝茶山步行綠道(3月8日攝)。每逢春季,在長安國家級水土保持示范園內,一壟壟翠綠的茶樹盡收眼底,道路兩旁繁花盡情綻放。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石牛河流經長安鎮,沿著河岸觀光步道漫步,滿眼水清岸綠,茶園翠綠欲滴,徽派民居掩映,宛若進入江南水鄉(3月9日攝)。新華網發(張嵐 攝)pagebreak
長安鎮的一茗茶業公司員工在制作陜南富硒黑茶(茯茶) 。該公司年產黑茶(茯茶) 500 噸,遠銷中亞等多國和地區。新華網發(張嵐 攝)